(教学督导推荐案例)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社会的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国际组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现代国际组织涉及国际关系乃至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上自外层空间,下至深海海底,种类繁杂、包罗万象。从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到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如欧盟、非盟,再到专业性的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海事组织等,它们广泛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各个领域。
面对全球性事务的复杂性与关联性,国际组织一直都在现有职能基础上不断深化与拓展。《国际组织》课程致力于提升学生对国际组织运行机制、决策流程以及多元文化协作的认知与实践能力。崔铮老师担任国际经济政治学院《国际组织》课程的授课工作,以下是崔老师对于这门课程教学模式所进行的初步探索。
一、课程简介
《国际组织》课程通过全面介绍国际组织的发展历程和运作机制等,帮助学生了解当代国际组织领域的重大现象,初步掌握国际组织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对当今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以及各个领域的国际组织和相关问题进行综合的现实分析。
为了帮助学生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崔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尝试引入“实景式”教学模式,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实际场景,利用情景的真实性、沉浸的体验性、学科的融合性等特点,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步骤
1.课程导入
介绍课程意义:首先通过向学生介绍世界上有哪些国际组织、组织总部的选址、它们的徽记有什么含义、有哪些和它们相关的故事等,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兴趣。
讲解学习目标:告知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他们将了解主要国际组织的架构、职能、运作机制,学会分析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探讨国际组织未来发展方向等。
2.知识讲解
按照教学日历和大纲,讲解国际组织的概述,如国际组织的概念与构成、分类与特征,国际组织的成员;国际组织的理论,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组织的理论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关于国际组织的论述;国际组织的演变,从产生及早期发展、到20世纪和21世纪的演变;国际组织的行政机构和运行机制。采用板书、课件等方式相结合,让课程内容变得生动有趣、直观易懂。
3.案例分析
挑选有代表性的国际组织案例进行分析,先由教师介绍案例背景和发展过程,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国际组织在案例中采取的措施、发挥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政治事件,从案例中提炼出启示。
4.实景模拟
经学生推选代表进行实景模拟,按照所学知识和经典案例启发,准备相关材料,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按照设定角色进行发言、辩论等活动,教师在旁仔细观察,适时进行引导,确保模拟过程有序进行。模拟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思考,分享参与模拟的感受与收获,教师对整个模拟活动进行总结点评。
三、课堂特色
采用“实景式”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模拟的场景中,生动、直观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这种教学模式让课堂变得有趣和富有挑战性。学生可以从被动地听,变成主动地讲,将文字内容通过实际演绎,取得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印证,极大促进知识理解与应用。

四、学生反馈与评价
1.崔老师学术思维严谨,教学态度耐心。他的课程从章节结构的有机衔接到研究方法的合理选择,总能在思维迷雾中精准定位问题核心,清晰勾勒出逻辑脉络的图景。既为学生讲出理论知识的关键点,又在实景教学中找到适合的切入点。
2.崔老师无论是讲解专业知识,还是拓展内容,总能以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语言,将复杂的道理娓娓道来,令人豁然开朗。他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常常以启发式的问题引导我们深入探索。他严谨治学的态度激励我们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前行。
3.在学业方面,崔老师通过系统性的课程指导和跨学科视角的启发,帮助我们构建起国际组织的知识图谱,独特的教学方法养成了大家动态关注时事的习惯。从理论研究到学术规范,他以国际化的学术视野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大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中国开放经济研究院 崔铮执笔
校督导团 杨哲英推荐
2025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