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门简介|政策文件|规章制度|教学督导|质量监控|信息中心|高教研究|党建工作|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督导 >> 督导动态 >> 正文
Workshop“工作坊模式”的人文素质教学活动——基于“金课”理念的《大学日语》教学实践探究
2023-12-22  

教学督导推荐案例

一、课程简介:

《大学日语》课程是非日语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公共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兼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其教学对象是具有一定日语基础的文、理专业的一、二年级学生。

依据《大学日语教学指南(2021版)》,设立了课程目标即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译和写的能力以及听和说的日语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能以日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信息。通过中日文化比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思辨能力,使其在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能用日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坚持价值导向和知识传授相融合,将中华文化理解,中日文化对比,时事热点关注等元素有机引入课堂中,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社会主义情怀和综合文化素质。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需求。

外语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而人文素质教育则是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8年11月教育部提出“金课”的标准,力图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能力的有机结合,重视“育人”,重视人才发展新路径。在这样的背景下,语言教育应不断强化对接社会需求的理念,注重语言的实用性和文化传播能力。作为高校教育中外语教育的重要一环,《大学日语》应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以助力外语学科的发展。

二、教学成果:

1.《大学日语》课程于2020年获批辽宁省省级一流课程线下课程。

2.《大学日语》课程于2022年获批辽宁大学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3.课程主讲教师孟辰获得2020-2022学年辽宁大学本科优秀主讲教师称号。

 1 本科优秀主讲教师证书

三、课程示范性教学内容

孟辰老师主讲的《大学日语》课程,从教学方式、学科评价、教学激励等方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workshop“工作坊式模式”教学。

所谓 workshop 机制,就是把 workshop 的先进理念引入到实践教学中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内容为中心、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方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内容、以 workshop 为载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大学日语阅读与写作》的《大学日语(一)》的第一课明な選択(译为:明智的选择)为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来探究该模式的具体实践过程:

1.课前

利用雨课堂平台,线上发布预习信息:单词及课文内容听读;发布预习视频即先导片东京大学《劝学篇》节选,视频内容与本文《明智的选择》内容一致,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试听译能力又能启发学生思考又能引入课文内容思考为什么来上大学,未来如何选择?

2 课前导入视频

2.课中

介绍《大学日语(一)》的学习重点难点以及学习意义,导入我们当日所学文章《明智的选择》。让大家理解题目的意义,用雨课堂发布问卷调查,看看大家是否设定了未来的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课堂讨论我们学习外语的意义和目标有哪些?引入到正文,一边理解文章的意义,一边思考未来的方向。学习重点难点词汇,让学生能够用日语来理解词汇意义,并引入思政元素,让学生能用词语理解当代中国。

教学目标和要求:

能力目标:

理解文章内容,熟练掌握词汇的运用以及转折的表达方式,学会用日语向大家讲述大学的目标,并思考学习日语的意义。

思政育人目标:

目标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目标二:理解跨文化差异的同时培养兼容并蓄的胸怀和家国情怀。

目标三:提升“中国表达”的能力和“中华文化”的自信。

教学重点和难点:词语的运用和“工作坊”实践

教学方式:(课文讲解 2 学时、“工作坊”实践1学时和习题课1学时)

第一部分 文章理解 2小时 

1)能够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并总结文章的内涵。

2)背景知识介绍:日本大学生是如何设定目标的,他们都有哪些目标,怎么实现?

3)语言的运用:

ちる、すべて、連続、常に、~を振り返る、まさに、改めて、事情、~さ、チャレンジ等。

4)语法与表现:

~にせよ、~にせよ、~においてべき~ということだにおけるしかし、けれども、でも、ところが、それなのに、そのかわりに、そうといって

第二部分 “工作坊”实践1小时 根据给定话题,完成既定任务。

第三部分 习题 (1小时 )

3.课后

完成“工作坊”任务,让学生录制相关话题视频。由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并用数字科技完成录制后上传作业到雨课堂。老师进行反馈,学生进行互评。

推进启发式讲授、互动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并展示其学习成果。促进个性化发展,将外语教学和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

在评价体系建设方面,改变原有的“教师评价”为主体的评价模式,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样化评价模式:即学生通过学习对自己的外语学习有一个基本认知,学生在参与“工作坊模式”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其同伴进行打分评价,教师在学生参与、学习、完成整个教学活动后,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互评”三个方面完善评价体系,并通过网络化管理,将评价内容归档入册,形成档案袋评价管理体系。这种模式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转换成评价档案,无论是受教者还是教育者,都可以通过智能化的评价体系来了解学习进度、学习状况、学习问题以及学习成果。此外除了试题、回答等传统评价内容外,还加强了课堂讨论、工作坊教学效果的认定。多方面的评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学日语》课堂上的workshop“工作坊模式”,首先,强调了外语学习中语言的灵活运用能力,在语言知识点的传输过程中,尽量减少“纸面语法教学”,让学生在场景中学习:模拟不同的现实中的场景,让学生在学习中试错、纠错、学习并内化。另外考虑到课堂的时长限制,尽可能提高效率,提前利用线上平台布置作业,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并先行学习。其次,推进启发式讲授、互动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并展示其学习成果。促进个性化发展,将外语教学和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

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在外语教学活动中尽量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长”,一方面强化学生对于语言的实操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对所学的题目感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精神。

四、教学内容评价及反思:

《大学日语》的教学并非只重视“工具性”或是“人文性”的某一方面,而是二者要相互依托,缺一不可。语言教育中“人文性”的重新审视有助于帮助语言教育回归语言本质,增强语言教育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日语教育中教育活动者要让语言研究变得更有活力,以服务于日语教育的改革实践。此外还应重视对外语人才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培养具有民族意识,人文精神的外语人才。在全球化的当下,跨文化的交流能力以及学科间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在全面打造“金课”的理念下,外语教育的改革不容忽视,这既是大学日语学科建设的动力,也是大学日语教育发展的机遇。

五、课程建设的未来规划

1.增强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帮助学生与最前沿的研究接轨,使用现代化的手段来丰富知识的获取渠道,将语言的学习变成用语言来学习。依托网络教学平台,丰富教学内容,充实教学资源。

2.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在日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智慧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在文化传播、话语权建构、交叉学科应用、应急语料库建设方面,依托于人工智能的外语教育将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3.加强课程的思政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发掘课程和教学方法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

4.重视教学课程经验传播,发挥一流课程的辐射作用,带动学科发展。

学生对孟辰老师主讲的《大学日语(一)》的教学反馈

   

 


    

 

  

 

外国语学院 孟辰执笔

校督导团 于丽萍推荐

2023年12月22


关闭窗口

 中国沈阳 辽宁 大学 Copyright by 辽宁大学  辽ICP备05001361号

辽宁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中心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南大街58号  邮编:11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