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督导推荐案例)
《大学英语》是非英语专业大一和大二本科生公共必修课,复旦大学出版社的《21世纪大学英语》(第四版),由于教材编写在2021年3月,所以内容与时俱进,信息量大,思政素材丰富,手机扫码即可获取音频和视频文件,非常适合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译、笔译、写作等方面的实战能力,书中用大量事实肯定了中国的创新能力,提升了同学们文化自信,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实现跨文化语言沟通。因此本教材用于本科公共英语实验班的教学。
当今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挑战,同时又充满了机遇。“一带一路”的建设需要大量有爱国主义情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同时又有外语能力加持的青年一代投身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中。外国语学院贺凯旋老师与崇山校区理科实验班的同学们,在《21世纪大学英语(三)》精读课中很好地融入了立德树人的话题写作,以及讲好中国故事等元素。
一、立德树人的话题写作
《21世纪大学英语(三)》的主题紧跟时代,涉及抗击疫情、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中国创造等方面。每个单元都蕴含着思政元素,能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目的。
第三单元是关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弯道超车,首先贺老师带领同学们回顾了孟少农(1915.12.12-1988.1.15)的事迹,他于1941年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硕士学位,1946年到清华大学机械系任教,开创了汽车专业,他率领汽车制造研发三十多年,被称为“新中国汽车工业之父”。

然后,同学们重点学习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崛起过程,并分析了其发展优势和国内外的有利条件。贺老师指导学生围绕这个话题练习英文应用文写作,用三组表格中的数据,阐述比亚迪、北京汽车和吉利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超过一些老牌汽车巨头的杰出成就。同学们一方面学习了用英语对线形图、柱形图、剖面图的数据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又能了解到老一辈科学家拳拳报效祖国的情怀和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切眷恋;更重要的是,同学们骄傲于我国新能源汽车赶超发达国家的惊人速度,提升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讲好中国故事,反击不实言论
第四单元是关于中国的创新的话题,在本单元,贺老师引导学生谈论创新与传承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回顾了中国文化遗产中的创新事迹,比如都江堰水坝、郑和下西洋、中药青蒿素治疗疟疾和连翘在治疗疫病方面的应用,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第五单元是谈论东西方差异,师生使用思辨的方法逐一验证作者观点是否客观公正,批判了美国民主的假象,其《独立宣言》中提出的“人人平等”要等144年后,美国妇女才拥有选举权,而黑人足足等了189年才获得选举权,纵观美国历史,建国200多年仅有16年没进行战争。
第六单元题目为约翰邓恩的诗《无人是孤岛》,其主题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一致,全体同学提交了对这首诗的翻译,其中优秀的翻译作品比比皆是,体现了理科实验班同学们扎实的文学基础。当今国际社会动荡复杂,变幻莫测,但我们也要乐观地看到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互助互信,积极响应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号召,积极参加“一带一路”的建设,这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大有用武之地,是实现中国梦的绝佳机会。

三、快速拓展词汇,及时心理抚慰,对抗AI焦虑
近期的人工智能发展速度迅猛,AI自动翻译的结果已经日臻完美,在学生艰难跋涉在3500词汇向5500词汇的焦虑时,计算机已经能翻译多地方言,实现口音无障碍的中英互译。贺老师使用纵向和横向联想的方法,每节课输入单词过百,每学期16周,随堂巩固温故知新。心理学家认为正常情况下相同信息7遍输入之后才能留下记忆痕,因此,教师需要从不同角度对相同信息进行教学,贺老师在教学中对重点词汇以板书的形式进行联想扩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如下图所示)。

大学英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德才兼备的人才素质中,德居首位,教师一定要牢牢守住培养有为青年的思想阵地,以身作则,把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落实到教学前沿。
2022-2023级本科生对贺凯旋老师的教学反馈
(下方4张截图来自辽大教学质量管理平台)


外国语学院 贺凯旋执笔
校督导团 于丽萍推荐
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