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门简介|政策文件|规章制度|教学督导|质量监控|信息中心|高教研究|党建工作|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督导 >> 督导动态 >> 正文
发掘辽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的思考
2023-07-14  

(教学督导推荐案例)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全面提升青年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与方法;也是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为解决这一课题,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研部一线教师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实践教学中,近年来探索了多种方式与方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充分发挥其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和亲和力。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开展实践教学是增强课程吸引力的主要方式。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最大限度上可以加强学生对教材理论内容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增强课程吸引力从而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与思考的热情。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开展实践教学是增强学生参与度的重要方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传统授课方式主要是课堂讲授,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开展实践教学,大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有助于学生增强对客观历史的感性认识,进而有意识地强化所学知识,并将理论知识与历史实践结合起来。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开展实践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探访历史遗迹,主动追寻历史真相,自发反思历史教训,从而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开展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树立历史思维的重要方式。历史思维是对过去的反思性思维,这就要求我们要反思历史,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以史为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加清楚明白历史虽已成为过去,但是它的兴衰成败都是经验的沉淀和凝聚。要从透析历史、反思历史、总结历史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明确前行的正确方向。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开展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有序推进的原则,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研部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做了大量的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1.带领学生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考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纪念馆博物馆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组织开展实践教学的有利场所为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纪念馆博物馆对大学生进行近现代史教育的重要作用结合教学内容按照实践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到“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参观学习通过现场教学方式让学生直观了解历史感受中国近现代仁人志士与人民群众所展现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先辈们的人格力量

2.组织学生团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团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敢于创新的主体意识,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及参与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营造宽松、愉快、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主人。

3.协助学生团队拍摄红色文化素材的短视频。短视频在制作方式上简单易上手学生团队通过拍摄制作红色文化素材的短视频,将红色文化与短视频的形式结合起来。在制作短视频的过程中学生团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理解表达红色文化、传播红色文化,从而形成学习红色文化氛围圈,有利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从而达到正确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形成、树立的目的

4.指导学生观看爱国主义题材的影视并写影评等。历史科教片资料片历史题材影视剧等爱国主义题材的影视有直观性生动性感染性的特点在实践教学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观看《建党伟业》《建国大业》《建军大业》等爱国主义题材的影视作品,学生结合教材的相关知识点和爱国主义影片内容,撰写影评等,大大深化了当代大学生对“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的认识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开展实践教学的厚重育人效应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当代大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1.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对“四个选择”的认识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是人类活动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的样本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开展实践教学,能够促使学生跳出教材的文字描述,通过参观考察、参与课堂教学等,将所学所想同实践活动相结合,更加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从而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作出四个选择

2.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开展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体悟我们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3.有助于进一步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信仰、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通过开展实践教学可以促使当代大学生通过自身的言行感染着周围的人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鼓舞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奋斗共同推进祖国不断向前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4.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并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趁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而有所抬头。古人欲灭其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做文章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学生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能够更加清楚明白研究历史、认识历史,必须从社会存在来说明社会意识必须以史实为依据,把史料学作为史学研究的基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理性客观地呈现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并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陈发水简历

陈发水1998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系,获史学硕士学位,同年,就职于辽宁大学马列教研部(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现任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研部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辽宁省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负责人。多年来主讲本科生、研究生课程10门;其代表作《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农民问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先后获第二届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沈阳市高校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沈阳市高校教师“教学标兵”“技术标兵”等荣誉称号;讲授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入选辽宁省高校首批示范观摩思政课,并先后两次获辽宁大学“优秀本科教师”称号。

 

 

 

 

 

校督导团 张素云推荐

2023年7月14日 


关闭窗口

 中国沈阳 辽宁 大学 Copyright by 辽宁大学  辽ICP备05001361号

辽宁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中心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南大街58号  邮编:11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