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督导推荐案例)
无机化学A(一)是为我校化学类专业大一新生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不仅要求学生在中学化学基础上,掌握和理解无机化学学科所涉及的主要基本原理,而且要对整个化学领域的发展趋势能有所了解,训练其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为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较好基础。由于大一新生来自不同生源地,中学化学基础参差不齐,加之目前中学化学教育仍存在学生“为考而学”,多数同学学习方法单一,“刷题”为主;教师“为考而教”,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实验教学由动手操作变成了纸上谈兵,造成学生实验技能的短板等问题。因此,我们无机化学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中从中学化学与大学化学教育的有效合理衔接入手,通过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转变“为考而学”的惯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经过改革实践,本课程被认定为2022年省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一、加强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
本课程为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本课程主要包括两大模块:1.化学原理,包括:气体、溶液的基本性质,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平衡与酸碱解离平衡。2.物质结构,包括: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和共价键理论、晶体结构等内容。在基础知识的教学基础上,将学科前沿融入课堂。向学生介绍无机化学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及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无机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本教学团队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教学资源积累。1.对应教材章节建立了测试题库,在每次课前通过雨课堂在线发送给学生,学生进行现场限时答题,以此督促学生做好课后复习;2.录制了课程现场视频,进行了分章节、分知识点剪辑,并上传至辽宁大学线上课程平台,方便学生反复观看,做好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3.储备了大量关于无机化学基础知识点的视频、动画、图片等素材,通过雨课堂及时推送给学生,对难懂的知识点如轨道杂化、原子结构等内容进行强化讲解。
二、强化课程教学效果及组织实施
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学团队在新学期开课前集体研讨,根据实际教学环境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大纲;每学期定期召开4—5次研讨会,解决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期末考试后进行试卷分析,集体总结,以便提升后续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团队建设,积极培养青年教师,为学科发展储备人才。具体做到如下方面:1.做好课前准备。开课之初,利用调查问卷摸底学生的化学基础。通过简单便捷的手段,对后续授课内容提供指向性。合理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使学生扩充知识储备,带着问题来上课。2.加强课堂教学。控制好讲课节奏、提高吸引力。做到重点教学内容重点讲解,引导学生重点探究,提高课堂效率。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教学内容趣味性,教学模式多样化,让学生对化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3.做好课后辅导。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及时答疑,推送教学视频。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阶段性教学反馈调查问卷,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便达到预期效果。
三、课程改革的初步成效
无机化学课程作为与中学衔接的大学第一门基础理论课,需要兼顾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生源的特点开展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本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加深,激发了其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实验探究上。尤其是在创新思维培养上,体现得最为明显。一方面,在与本课程配套的无机化学实验课上,学生能充分将所学知识应用,很好地完成实验;另一方面,还能够以无机化学为基础,参加各类化学竞赛、“大创”、“互联网+”等创新创业活动,并且能取得优秀的名次。充分体现了本课程对学生的培养效果。
校督导团 范平推荐
2023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