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督导推荐案例)
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在主题、内容、形式、互动等方面有其独特性,强调在了解基本语言知识之后,通过大量的操练活动实现知识的内化,而后转化为自动的输出,特别需要师生面对面以及及时连续地互动和反馈。因此,汉语国际教育线上教学的总体设计要求更高,需要根据课型的不同,制订个性化的教学实施方案,以避免因地区差异导致的网络运行和时差问题,确保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积极有效,使教学安排更为灵活机动。
随着线上教学的逐步推广应用,国际教育学院积极适应线上汉语教学新生态,对教学的形式及流程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建构了对外汉语线上教学模式,善用线上教学的微教学工具和方法,整合线上学习资源,实现教学模式、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的高度匹配。
一、课前模块
教学开展前,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
首先,教师要做学情分析,主要包括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的分析。教师需要考虑每位学生所在的地区,计算好相关时差,选择满足大多数学生参与的直播课时间;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对学生有更大的耐心和关怀,对学生心理和文化背景给予更多理解,缩短彼此的心理和文化距离。
其次,教师要借助线上通讯工具与学生及时取得联系,告知本学期的学习计划、预计学习平台的选用,与学生反复试用教学平台;提前设计好线上教学的各个环节,发布公告,传送资料,提出课程相关的要求,收集多部电子书籍等等。
另外,教师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出发,录制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视频。通过线上语音交流、课件录制等,进行课前语言点指导。将每课的热身、文化、汉字笔顺等教学环节通过教学视频让学生预习,再借助互动平台让学生提问解答,将传统课堂内的热身、课前练习环节转变到课堂外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中模块
教师讲解和指导学生操练是最核心的教学行为;通过“精讲多练”,帮助学生不断地进行语言输入和输出,内化知识,转变为自身的语言技能。
首先,教师通过平台得出的课前练习完成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讲解。教师借助网络技术建构汉语学习环境,以具体问题为导向,把教学任务分解为小的模块;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相关语言知识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课上所选择的音频、视频等学习素材都要经过精心设计与挑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尤其是在给学生播放视频、音频等,要注意把控时间,不要过多占用课堂教学时间,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进度、效度,服务于语言教学,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
其次,教师指导学生演练常用语言点。教师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安排不同的操练内容、形式、方法和层次,重视操练内容的多维度(语法、课文、生词、语音、汉字以及相关文化知识),增加交际性操练的比重,采取情景演练、小组讨论以及课堂演讲等灵活多样的操练方式。对于有“时空”相隔的线上课堂,教师多对学生进行提问,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要提问到,一方面可以保证公平性,也可以检查班级全部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可有效管控学生,防止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教师利用教学平台工具设计影视配音、剧情反转、画思维导图等学生参与度高的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促进课堂互动,在竞争、合作中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并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另外,创新教学管理方式,加强线上教学监管。线上教学管理难度较大,需要采取更具针对性的管理和服务方式。第一,开始线上教学前,师生就出勤、突发事件如何解决等问题达成一致,明确相关教学管理的规则,以此来保证线上教学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正常进行。第二,对学习者的线上表现采取更多样的激励措施,对互动积极、认真操练、发音准确的学习者进行及时鼓励,激发学习者主动参与教学并做好自我管理;制定“点名提问未应答处罚”、“挂机处罚”等系列措施,对于无故迟到、旷课、不按时进行线上签到、不按时提交布置作业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从而减少学生因缺乏教师的近距离监督而产生的懈怠感。第三,对学习者的线上学习过程进行了解和监测,发现学生在参与学习中存在的如发音、语法、汉字、写作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反馈。第四,通过撰写教学日志,记录教学过程和学生参与情况等,及时反思和改进线上中文教学管理和服务方式。
三、课后模块
进一步发挥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交流便捷性等优势,将教学环节延伸至课外,给学生布置趣味性的学习任务,弥补了课上操练活动减少的不足,减少学生自学的枯燥感,提高其成就感,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促进彼此之间的良性监督。
首先,课后复习、延展。一是从语义、语用给出句子示例,布置操练任务,针对口语课程,组织学生录制课文朗读视频、演讲视频或进行在线配音模仿秀;针对写作课程提交主题小作文;针对综合课程讲授的具体知识点和语法,设置在线习题测试并录制讲解视频。二是指导学生建立个人“汉语小词库”,从字、音、义、用等有机整合词汇系统。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数据类软件汇总已学词语,按照“HSK等级”“拼音”“话题”“关键词”等标签整理,形成个人语料库,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围绕汉语知识输入和听说理解训练双重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建构与合作学习习惯。
其次,教师在进一步熟悉学生的文化背景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创新跨文化互动形式,建立学习共同体。通过建立学习小组,有意识地利用学习者的母语促进小组学习,以任务为纽带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互动,引导学生进行远程小组讨论,在课上对讨论结果进行展示,并互相评价,并给予他们及时反馈。
最后,利用微信群组等社交软件,定期组织线上交流活动。一是通过网络平台,给学生推荐优质的中文短视频,帮助学生构建汉语言环境;二是发布与课程内容有关的话题,让学生在评论区发表看法并进行讨论,这样既可以考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根据学生参与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三是举办线上中文朗读比赛、线上美食节活动、线上文化分享活动、线上文艺演出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对于中文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中文的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设计
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体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重视预测性考核评价。在国际汉语教学活动开始前,对汉语学习者的知识、技能、情感等状况进行摸底测试,以便了解学生实际汉语水平和准备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同时结合学生个人特点和需求实行因材施教,设计出符合学习者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案,帮助学习者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动机和知识掌握程度。
其次,突出形成性考核评价。形成性评价贯穿互动研讨、活动表现、学业成绩分析、家庭作业等一系列环节,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获得及时、连续的反馈,从而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
再次,优化总结性考核评价,重视考试成绩的同时,更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水平,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汉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最后,鼓励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可以告知学生评价的内容、指标和方法,学生按照标准对自己的汉语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学生互相评价促使彼此互相启迪,多角度看待问题。
汉语国际教育线上课堂是在汉语教师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在身处不同时空的情形下开展的,教师及时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接受师生角色、教学空间和教学活动的虚拟化,形成开放、共享、自主的数字化教学新理念,突出线上教学的交互性和自主性;利用直播、录播、慕课等教学模式各自的优长,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中文认知能力及中文课型特点,精心设计语言操练环节,发挥教学模式的最大效用。
国际教育学院 赵春秋、李凤兰执笔
校督导团 崔莉推荐
2022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