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督导推荐案例)
背景介绍: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传统的“共位集中式”教学组织结构向“异位散布式”状态转变。线上教学可突破时空限制, 支持异地同步教学,满足疫情防控期间 “停课不停教” “停课不停学” 的现实需求,已成为高等教育的新形态。但是,线上直播教学由于时空相隔,缺乏课堂面对面的集体互动的氛围,可能出现教师讲课的吸引力降低、学生学习效果难以把控和监管的困境。2020 年 2 月,教育部印发 《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保证线上与线下教学质量 “实质等效”,这对传统教学理念、 方式和教学管理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伴随线上教学如火如荼地开展,如何达到线上与线下教学质量 “实质等效” 是广大师生共同面临的难题。适应法学学科实践性的特点,在法学专业课程在线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网络所具有的时空无际性和海量数据支撑的优势,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及师生双声道的教学模式,运用案例教学法, 通过全过程式课程管理以及沉浸式教学方式,克服在线教学虚拟性的不足,营造出传统课堂教学“面对面”的教学氛围,力求线上与线下教学质量 “实质等效”,为培养卓越法治人才提供保障。
教学特色:由于线上教学的异地性与分散性,教师无法通过学生的表情和动作实时判断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面临难于监管和难以得到及时反馈的现实困境。克服时空相隔性的有效途径是增强学生对线上教学的代入感,化虚拟为现实。基于此,需要重新规划和设计线上课程内容,思考教学方法改革,以实现线上课程内容间的连续性和递进性。通过线上课程内容的无缝衔接有条理、有组织地呈现课程材料,运用生动的案例教学法将授课内容与学生已知信息联系起来,并且建立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行为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调整教学进度,在不断反馈互动中构建 “过程式 + 沉浸式” 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身临课堂的“面对面”的感觉,并取得与线下教学一样的效果。通过具有教学激情和感召力的课堂讲授与学生的思维建立有效的连接,打造沉浸式教学方式,使教学活动达到效益最大化。对线上教学进行全过程式课程管理,通过课前启发性引导、课中问答式互动、 课后巩固性测验与评价性反馈以及引导学生课余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对学生进行全方面位、全过程式的引导、管理与评价,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结构。
在课前,将总体的教学目标分解到每节课的课程任务,确定讲授与讨论环节的时间配置、课程的评价及反馈途径等,为师生的教学活动提供基本遵循。事先创建微信群,组建班级虚拟共同体,将分散的学生组织起来。通过微信群把学习资料和研讨案例提前分享给学生,使学生提前了解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内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全过程采用腾讯会议直播形式,运用课件及视频、音频等的,采取案例教学法等有利于加强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避免对学生的单向知识灌输,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结构。在夯实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介绍本领域研究热点和难点,以及近期引发广泛关注的相关新闻热点事件,吸引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并通过启发式提问培养学生迁移性学习能力,将已习得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知识产权新领域、新模式、新业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推演和法律思维能力。在互动讨论环节,给出相关案例或选择题、拓展思考题等,让全体同学用所学知识进行理论分析,并随机抽取学生回答,或通过弹幕的方式让全体学生把答案打在屏幕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及时检测学生听课的专注度和接受度,实时了解学生接受程度。
在课后,根据课堂讲解内容布置作课后业来了解学生的听课效果与教学成效。对作业仔细批改后,在下堂课对作业进行简要评述。通过明确、具体、 及时的课程反馈,培养学生通过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会融会贯通,提高创造性法律思维能力。通过定期作业测验和成绩反馈可以检验教学成效,并在日后授课中不断完善教学策略和内容安排。对于有问题的学生在课后利用微信交流一对一辅导,为学生答疑解惑。这种“教—练—学”模式更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监督者。
总之,“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线上教学环节的衔接,形成了本科线上教学的逻辑,形成了本科线上教学全过程的严格管理和有效掌控的模式。“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的运行,始终以问题意识为引领;以典型案例的分析、研判为素材;以著作权法理为理论依据;构建了“问题—案例—法理”的法学本科案例教学的模式。
法学院 宋智慧执笔
校督导团 郝建设推荐
2022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