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门简介|政策文件|规章制度|教学督导|质量监控|信息中心|高教研究|党建工作|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督导 >> 督导动态 >> 正文
【学院督导组推荐】经济学院《微观经济学》线上授课典型案例
2022-05-10  


一、课程简介及目标

“微观经济学”课程作为经济学院、商学院学生的核心课程、通选课,每个学期均有开课,受到学校和学院的高度重视。2020年“微观经济学”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同年被学校评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选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上册》作为教材。“微观经济学”课程始终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课程建设的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围绕课程建设目标展开。

二、教学过程设置

(一)课前预习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结合当代学生“手机不离手”的特点,运用“雨课堂”和班级微信群向学生发布课前预习资料。这些预习资料理论性不强,容易理解,“短小精悍”,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或者微信群中进行解答,并鼓励学生对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形成学术论文。

(二)教学互动

课堂教学基本采取小班型授课,上课时采用“启发式+提问式+导入式”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学生“喜欢看手机”的特点,随机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学生可以直接回答,也可以利用“弹幕”回答问题,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因“不好意思回答老师的问题”或“担心答错”的尴尬局面。教师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即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教学中互动过程增加,便于教师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点。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爱好,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力,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课后作业

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课后以“作业”的形式通过“雨课堂”发送到学生手机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题,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利用“雨课堂”或“微信群”向学生推送热点新闻,鼓励学生用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并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积极撰写学术论文,论文写作需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这是主动探索和学习的过程,对于培养主动思考能力大有裨益。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这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参赛,学生的思维能力、文献检索能力、问题的分析能力、团队的协作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四)题库建设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团队根据教学大纲、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进行集体命题,制定题库,实行教考分离。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产生“背题”或“押题”等投机取巧的心理,鼓励学生认真学好每个知识点。

(五)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方面,采取“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形式。平时成绩根据学生课堂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以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定,目的在于让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过程。“雨课堂”可以记录学生出勤情况、课堂答题以及作业完成情况,有利于教师综合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则进行闭卷考试,由教务部门在题库中抽题。期末考试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成绩评定方式,可以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六)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本门课程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体系中,在教学中十分注重课堂内容体系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利用“雨课堂”或“微信群”向学生发送具有“励志”内容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三、典型课堂案例

以知识点“需求价格弹性和销售收入”为例,教学中采取“问题导入式”和“层层递进式”的方法展开教学。

(一)以问题形式导入分析主题

“经营者的总收入取决于他所能销售的数量与销售价格的乘积,当他希望通过调整价格来影响自己的收入时,他面临一个两难局面,因为增价会降低销售量,怎么办?”以这样一个问题导入分析的主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

(二)习题分析,加深理解

以“电视机”为例,分别分析降价和涨价两种不同情况下销售收入的变化。以“投票题”的形式让学生自行分析,如图1左侧所示。在知识点讲解完毕后,适时加入客观题利用“雨课堂”发送到学生手机端,让学生去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如图1右侧为学生答题情况。

图1 课堂教学中学生答题情况

(三)课后作业

课堂教学结束前,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帮助学生把握重点。并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讲内容,分析“单位弹性商品如何调整价格实现销售增加?”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于分析的结果形成学习报告发送到“雨课堂”投稿区。

四、教学成效及推广

(一)学生成绩显著改善

学生成绩应该是其总体表现的最终成绩,不能仅仅是期末一次考试决定的。“微观经济学”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中存在一定难度。在进行线上教学改革之前,该课程考核方式仅仅是期末闭卷考试,没有设定平时成绩,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期末考试不及格率较高。实施线上教学改革之后,学生平时表现也作为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学生更愿意主动提出问题,敢于将自己心中的疑问说出来与同学或教师进行探讨,学生成绩显著改善,不及格率明显下降。

(二)学生综合能力提高

通过进行线上教学改革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高。除了阅读学校配发的教科书之外,学生还会主动购买相关的阅读材料。课间休息时,学生还会主动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并请任课教师担任大赛作品的指导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很多奇特的想法。不仅如此,学生对于自己的想法会通过各种方法进行验证。学生展现出来的这种“韧”劲正是当代大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具备这种“韧”劲,才会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中有所突破和创新。“微观经济学”课程不仅要教会学生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教会学生的是分析方法,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后,灵活运用,分析具体问题,才是真正掌握了课程的精髓。

五、线上教学相关展示图

(一)课堂教学数据统计

1、2021-2022-1学期(2021年秋季)

2、2021-2022-2学期(2022年春季)

(二)课堂分组学习

(三)课堂习题作答

(四)学生课后作业

1、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9BB8

1D771

14517

AB61

2、课后作业答题情况



(五)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证书

123A5



经济学院

2022年4月29日

关闭窗口

 中国沈阳 辽宁 大学 Copyright by 辽宁大学  辽ICP备05001361号

辽宁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中心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南大街58号  邮编:110136